俚語俗諺的理性意蘊(上)——轉(zhuǎn)自競天的博客 俚語俗諺是人們?nèi)粘I铙w驗所得、具有一定說理作用、且容易記憶和流傳的通俗固定句式!岸纾汉辍,這是人們年復(fù)一年的觀察、體驗所總結(jié)出來的天氣變化規(guī)律。有了這種知識,人們就能把握天氣變化,恰當(dāng)安排各種活動!爸挥泄线B籽,沒有籽連瓜”,這是對父母子女關(guān)系的一種形象比譬,指的是,世上只有父母對兒女牽腸掛肚,而子女巴不得早早脫殼離巢遠(yuǎn)飛。具有原創(chuàng)意義的文化遠(yuǎn)比任何提純的精品雅品的韻味足、質(zhì)感強。就如同嚼甘蔗,那種清甜爽口的蔗汁是任何高級糖水所不能代替的。然而俚語俗諺、還有野史、山歌、童謠、笑話以及口頭文學(xué),歷來是不被正史和主流文化所重視的。但就是有了這一最鮮活的貼近生活之源的世俗文化,才真正反映出了人們的自然生活風(fēng)貌。它不管被重視的程度如何,總以其無所顧忌的自由形式和原創(chuàng)沖動力,在整個文化世界里橫沖直撞,使人間生活增添了無限色彩和樂趣,也讓人真正地感覺到“作人”是多么的幸福和美好。語言的民族精神在這里反映得最充分。
待人處事的基本道理 俚語俗諺的歷史傳承性很強。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而今最流行、最活躍的俚語俗諺,也是歷史上最早產(chǎn)生的俚語俗諺。這種俚語俗諺大多取材于動物的性能,所謂“畜牲通人性”,這是一句很有經(jīng)驗的老說法。我們隨便就能舉出一大溜俗語來證實這一點。譬如狗,它是最早被人馴化,也是最忠實于主人的動物。在農(nóng)村它為主人看門守場,在城里它為主人解悶逗樂。狗是很可愛的。在隨州人的口語中體現(xiàn)得最親切的一句話,就是稱自己的心肝寶貝為“狗狗兒”。農(nóng)村很多小孩的名字也叫狗兒。就如姜昆在春晚相聲中講的,“三十年前把兒子叫狗狗,三十年后把狗狗叫兒子”。可見狗與人的親熱程度越來越緊密。然而關(guān)于狗的俚語俗諺卻大多是貶義的。“狗改不了吃屎”,這是狗的天性,人們往往拿它來喻人,意思是提醒你要看清某人的思想本質(zhì),千萬不要因他一時一事的善舉,而蒙昏了你的眼睛。“狗鼻子聞到屎香”,那是形容壞人嗅到了他所需要的壞信息!梆I狗子記得千年的一爬屎”,無非是戲罵那些無多大能耐的人,總惦記和炫耀著某一件可拿來吹牛的往事!肮纷禹诇獩]遍數(shù)”,指責(zé)的是那些一次又一次想從同一地方撈取好處的人。“狗子眼睛——認(rèn)人”,這是辱罵那些更下作的阿諛奉承者!肮肥翰怀籼羝饋沓簟保@是一句極通俗的訓(xùn)人話。人生在世,難免不做錯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也就慢慢地淡忘了。而有人硬是不識好歹,經(jīng)常在不適當(dāng)?shù)膱龊嫌肿约狐c出來,甚至還帶點鼓吹和欣賞的意味,那他就犯了生活上的大忌,人們很快就會想起他的丑聞來,并報以輕蔑的一笑。這樣的人是不堪教育的,你“像囑咐狗子過年一樣”囑咐他,可他轉(zhuǎn)身就忘了。所以“狗肉上不了席,臭泥巴糊不上墻”,對這類狗性十足的人,除了鄙棄他,再無其它好辦法對待他。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是,人們往往喜歡把狗和羊扯到一起作比較!肮烦堆蜞省笔侵竷煞N吃法,狗肉不能煮得太爛,要扯著吃才有味;羊肉則要狠燉,一嗍肉就從骨頭上掉下來。若拿來喻事,就與“牛裃里扯到馬裃里”意思差不多,有時又與“張冠李戴”的意思相接近!翱嫜蝾^賣狗肉”,是在揭穿一種丑惡的假像。這狗肉現(xiàn)在是走俏了,遠(yuǎn)比羊肉貴得多。但在過去卻是十足的賤貨,它是不能上席待客的,就連烹煮它,也只能在野外臨時打個土灶煮,決不允許進(jìn)重屋上灶臺(狗子好咬灶王爺,隨州人認(rèn)為灶王爺是火神重黎)!把蛉夥暮}卜,狗子服的瑪瑙骨(石頭)”,這叫一物降一物,是自然現(xiàn)象,也是普遍規(guī)律。仔細(xì)琢磨這一溜俚語俗諺,我們獲得的都是待人處事的基本道理。這就是俚語俗諺的積極意義。 “跟著好人學(xué)好人,跟著毛狗學(xué)妖精”。這是一種教育方法,也是擇友的一種經(jīng)驗,還是識人辨物的一種技巧。古人教導(dǎo)說:“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要知其人,先觀其友”。這兩種說法,除了有文野之分,道理完全一樣。 “過河的驢娃白肚囊”,是那種剛走上好運,就闊得認(rèn)不得朋友的人。這樣的人斷然好不了幾天的,一路風(fēng)塵過后,做苦力的小驢娃的白肚囊,又會變得臟稀稀的令人作嘔,說不定還被主人的鞭子抽得滿身一道道白印呢! “讓他吃點苦好,要不他就不曉得鍋娃是鐵打的!边@也是一種教育方法。人是需要磨煉的,總在糖罐里泡著,連麥子韭菜都分不清,那將來還有什么用?以現(xiàn)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行話說,就是要把年輕人放到大風(fēng)大浪里去鍛煉。人們口中也還流傳著“不吃苦中苦,難熬人上人”的觀點,這也是教育人要能吃大苦耐大勞。但這是一種封建士大夫教育思想,較之前者,它就透出了一種腐朽氣。 “鑼就鑼打,鼓就鼓敲”。處理事情不能頭發(fā)胡子一把抓,最應(yīng)克服“株連無辜”的錯誤作法。鄉(xiāng)下那些有威望的老人,他們的公正全在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那些不會處事的,總是“黃鱔泥鰍扯一般長”、“王八三十鱉三十”、“是的三斧頭,不是的斧頭三”……他們往往以一種“推下扇磨”的笨拙面目出現(xiàn),令別人瞧不起,也使自己混得“木匠掉了家零——丟鑿”。 “說大話,賣皮錢”,“嘴是兩張皮,說話不費力”,這是對說話不負(fù)責(zé)任的人的一種批評。它喚醒人們要注意個人自尊,紅口白牙,不能說話“泡輕無四兩”。與人交談,吹不行,干巴巴也不行。大話誰都會說,把死人說活,把水說得點得燃燈,可誰能相信?恰如其分又不是件容易事,分寸感總讓人可望而不可及。隨州人最討厭“戳尖佬”、“嚼是非”的人,他們往往把許多好事情攪得一塌糊涂。然而一旦被人查覺,那些人的日子也不好過。遇到脾氣燥的有可能被“鏟嘴巴”;遇到有修養(yǎng)的人也得挨點日噘受點教訓(xùn):“豬子的嘴扎得住,人的嘴扎得住?”“牛的嘴可以戴兜口,人的嘴兜得住?”意思很明確,要求各人把自己的嘴巴放緊點,不要沒得“收管兒”,只圖一時嘴上快活。這樣一點撥,受損的人也懂得了“說話看對象”之理;損人的人也聽出了弦外之音,以后便變得謹(jǐn)慎了。也有人一輩子就是不記性,鏟多少次嘴巴還是教不奇(kòu),這部分人是隨州人的禍害。隨州人說某人“精怪”得很,也是指又聰明又能干的人。這又證明隨州文化主要屬于南方文化,又奇又怪的人總是以一種獨特的方法和創(chuàng)新精神來處理各種事物,而且處理得又快又好。他們在場,總令周圍一圈人投來羨慕的眼光,但他們卻并不因此而驕傲自滿。這部分人是隨州人的精英。 重點方言詞語:羊肉服的胡蘿卜,狗子服的瑪瑙骨 跟著好人學(xué)好人,跟著毛狗學(xué)妖精 鑼就鑼打,鼓就鼓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