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網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必看】隨州網APP新手指南!商家信息發(fā)布指南2019,隨州網最新招聘信息
隨州生活百事通隨州網標簽出爐,快來看看你是什么標簽?《版主手冊》申請版主的快來喲
查看: 3831|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記憶中的清明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5-3-30 12: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夢中的綠洲! 于 2015-3-30 22:07 編輯

記憶中的清明

“清明時節(jié)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弊x著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勾起了我對清明的記憶。

我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爸矘湓炝,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jié)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于寒食,傳說是春秋戰(zhàn)國時,晉文公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推,把放火燒山誤傷介子推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在我的老家隨南古城,有“前三后三”的規(guī)矩,也就是家家戶戶都要在清明前三天或后三天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自己親人的墳前,先清理掉墳前的雜草,疏通邊上的排水溝,為墳墓培上新土,然后在墳頂的正中央插上一根青柯枝,把自己親手制作的龍飄子(用紙剪成的飄子)掛在上面,再放上供品,點好香,燒燼草紙或所謂的“冥國”紙幣以及折好的金元寶等,才能燃放鞭炮,最后在墳前一個接一個地跪拜,以此寄托對死去親人的一份思念。

當然,也有在墳墓前默默許愿“希望親人能保佑小孩讀書聰明,學習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工作平安順利”。


老家標墳要避開寒食節(jié),寒食節(jié)這天是專門安排“施孤”的時間,給孤魂野鬼送愛心,讓他們不再孤獨。在隨州城區(qū)的這天晚上也很隆重,這天傍晚,人們不約而同的帶上香紙到路邊、河邊化財,給孤獨的鬼魂送去一年的生活費用。


掛飄子的墳表示有后人,沒人掛飄子的便是孤墳。老家大多鄉(xiāng)鄰,遇上的孤墳,都會順便插上幾根香或掛上一個飄子,以安慰無后的孤魂,希望鄰里的亡靈們和睦相處。

當然,手捧鮮花,去革命烈士紀念碑,給革命先烈掃墓,是城里學;騿挝唤M織的祭奠活動。目的是讓人們永遠記住那些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后繼,英勇作戰(zhàn),拋頭顱、灑熱血;以及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和熱血的先烈們。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jié),也正是人們春游(也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蕩秋千就是其中的一項健身活動。在古代,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起源于先民們模仿動物攀援樹藤采摘果實。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fā)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yǎng)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清明時節(jié)正是杜鵑花盛開的旺季,一簇簇杜鵑花叢,遠眺滿山紅遍,也是郊游的大好時光,這對城里人無疑是一種誘惑。這時,不管男女老少,大人小孩都不會空手而歸的,每人捧著一大把杜鵑花枝,有怒放的花朵,有待開的花蕾。我每次都要摘回一些花枝,把它插在花瓶里,裝上水,它能鮮艷好幾天。杜鵑花雖聞不到濃香,可卻給人一股清新,特別對久居城市中人,在經過冬天的壓抑后,這種感覺更是強烈,這是不難理解的。當你站在陽臺上被四周的磚墻遮擋了你的視覺,你看著那開放得艷麗奪目的粉紅的花枝,你會產生一種特別的感受,它會把你的思想帶向那無邊的天宇去馳騁。要是口渴了可以把杜鵑花中花粉去掉吃花瓣,酸酸的、甜甜的。在蘭草花多的山坡上還可順便采一束蘭草花。在長有刺玫(是一種帶刺的灌木狀植物,果實叫金櫻子,俗名又叫蜂糖罐。可入藥,可釀酒,鬧饑荒的時候還可以磨成粉充饑。)的田邊地頭更可嘗到脆甜可口的“月亮棚” (也稱“長長苔”)。

清明,是植樹的好時節(jié)。有人也把清明節(jié)叫作“植樹節(jié)”。人們一般在清明前都要買好樹苗,有桃樹、梨樹、白楊樹,拿到屋后去栽,也會在田邊栽上幾棵。老家人最愛栽在門前、稻場邊的是櫻桃樹和梔子花。幾年后,小樹長大了,既有木材可用,又可以遮陰擋雨,還有豐富的果實等我們采摘,有花可戴、可食用,真是一舉多得。更為重要的是,親手植下一棵樹,待你出門在外闖蕩多年,再回家看著這棵茁壯的大樹時,你一定會有別樣的驚喜。

清明前后,種瓜種豆。這時節(jié),家家戶戶都格外忙。小時候,我最喜歡和母親一起在屋后的菜園里撒上辣椒、西紅柿的種子。母親先用鏟子撥開土,七八歲的我?guī)е艿,端著盛放種子的小盆跟在左右撒種。我慢慢蹲下撒上種子,輕輕用手撫上土,再蓋好,然后抬頭等母親夸獎。母親一定會點頭微笑著說:“我娃兒真能干!鼻迕饕院螅烙嬤^半個月,種子便抽出小芽。背著書包上學的我總要到菜園子里去瞧瞧,看著那些可愛的小嫩芽,仿佛就看到了滿藤的黃瓜、通紅的辣椒向我頻頻微笑。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jié)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jié),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wěn)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如今,現在的清明節(jié)又添加了燃放孔明燈、河燈等項目,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愿,象征豐收成功,幸福年年。

評分

參與人數 2金幣 +35 貢獻 +35 收起 理由
封江游子 + 20 + 20 很給力!
夢中的綠洲 + 15 + 15 贊一個!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15-3-30 21:54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夢中的綠洲! 于 2015-3-30 22:13 編輯

關于清明節(jié)的掌故、來歷,習俗介紹的比較生動、翔實。

是了解隨州地方清明節(jié)民俗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來自隨州網APP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發(fā)表于 2015-4-1 11:22 | 只看該作者
夢中的綠洲! 發(fā)表于 2015-3-30 21:54
關于清明節(jié)的掌故、來歷,習俗介紹的比較生動、翔實。

是了解隨州地方清明節(jié)民俗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謝謝指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guī)則

QQ|合作伙伴|手機版|小黑屋|廣告報價|聯系我們|本站簡介|無圖瀏覽|隨州網 ( 鄂ICP備11019817號-1 )

GMT+8, 2025-2-12 12: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9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