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夢中的綠洲! 于 2015-3-30 22:07 編輯
記憶中的清明
“清明 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弊x著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勾起了我對清明的記憶。
我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爸矘湓炝,莫過清明”的農(nóng)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jié)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guān)于寒食,傳說是春秋戰(zhàn)國時,晉文公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推,把放火燒山誤傷介子推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在我的老家隨南古城,有“前三后三”的規(guī)矩,也就是家家戶戶都要在清明前三天或后三天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自己親人的墳前,先清理掉墳前的雜草,疏通邊上的排水溝,為墳?zāi)古嗌闲峦粒缓笤趬烅數(shù)恼醒氩迳弦桓嗫轮,把自己親手制作的龍飄子(用紙剪成的飄子)掛在上面,再放上供品,點好香,燒燼草紙或所謂的“冥國”紙幣以及折好的金元寶等,才能燃放鞭炮,最后在墳前一個接一個地跪拜,以此寄托對死去親人的一份思念。
當然,也有在墳?zāi)骨澳S愿“希望親人能保佑小孩讀書聰明,學習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工作平安順利”。
老家標墳要避開寒食節(jié),寒食節(jié)這天是專門安排“施孤”的時間,給孤魂野鬼送愛心,讓他們不再孤獨。在隨州城區(qū)的這天晚上也很隆重,這天傍晚,人們不約而同的帶上香紙到路邊、河邊化財,給孤獨的鬼魂送去一年的生活費用。
掛飄子的墳表示有后人,沒人掛飄子的便是孤墳。老家大多鄉(xiāng)鄰,遇上的孤墳,都會順便插上幾根香或掛上一個飄子,以安慰無后的孤魂,希望鄰里的亡靈們和睦相處。
當然,手捧鮮花,去革命烈士紀念碑,給革命先烈掃墓,是城里學校或單位組織的祭奠活動。目的是讓人們永遠記住那些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 生命;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后繼,英勇作戰(zhàn),拋頭顱、灑熱血;以及在和平建設(shè)時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 春和熱血的先烈們。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jié),也正是人們春游(也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蕩秋千就是其中的一項健身活動。在古代,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起源于先民們模仿動物攀援樹藤采摘果實。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fā)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yǎng)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清明時節(jié)正是杜鵑花盛開的旺季,一簇簇杜鵑花叢,遠眺滿山紅遍,也是郊游的大好時光,這對城里人無疑是一種誘惑。這時,不管男女老少,大人小孩都不會空手而歸的,每人捧著一大把杜鵑花枝,有怒放的花朵,有待開的花蕾。我每次都要摘回一些花枝,把它插在花瓶里,裝上水,它能鮮艷好幾天。杜鵑花雖聞不到濃香,可卻給人一股清新,特別對久居城市中人,在經(jīng)過冬天的壓抑后,這種感覺更是強烈,這是不難理解的。當你站在陽臺上被四周的磚墻遮擋了你的視覺,你看著那開放得艷麗奪目的粉紅的花枝,你會產(chǎn)生一種特別的感受,它會把你的思想帶向那無邊的天宇去馳騁。要是口渴了可以把杜鵑花中花粉去掉吃花瓣,酸酸的、甜甜的。在蘭草花多的山坡上還可順便采一束蘭草花。在長有刺玫(是一種帶刺的灌木狀植物,果實叫金櫻子,俗名又叫蜂糖罐。可入藥,可釀酒,鬧饑荒的時候還可以磨成粉充饑。)的田邊地頭更可嘗到脆甜可口的“月亮棚” (也稱“長長苔”)。
清明,是植樹的好時節(jié)。有人也把清明節(jié)叫作“植樹節(jié)”。人們一般在清明前都要買好樹苗,有桃樹、梨樹、白楊樹,拿到屋后去栽,也會在田邊栽上幾棵。老家人最愛栽在門前、稻場邊的是櫻桃樹和梔子花。幾年后,小樹長大了,既有木材可用,又可以遮陰擋雨,還有豐富的果實等我們采摘,有花可戴、可食用,真是一舉多得。更為重要的是,親手植下一棵樹,待你出門在外闖蕩多年,再回家看著這棵茁壯的大樹時,你一定會有別樣的驚喜。
清明前后,種瓜種豆。這時節(jié),家家戶戶都格外忙。小時候,我最喜歡和母親一起在屋后的菜園里撒上辣椒、西紅柿的種子。母親先用鏟子撥開土,七八歲的我?guī)е艿,端著盛放種子的小盆跟在左右撒種。我慢慢蹲下撒上種子,輕輕用手撫上土,再蓋好,然后抬頭等母親夸獎。母親一定會點頭微笑著說:“我娃兒真能干。”清明以后,估計過半個月,種子便抽出小芽。背著書包上學的我總要到菜園子里去瞧瞧,看著那些可愛的小嫩芽,仿佛就看到了滿藤的黃瓜、通紅的辣椒向我頻頻微笑。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jié)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jié),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wěn)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jù)說這樣能除病消災(zāi),給自己帶來好運。如今,現(xiàn)在的清明節(jié)又添加了燃放孔明燈、河燈等項目,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愿,象征豐收成功,幸福年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