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了白露,打溝放水,水稻漸漸澄黃了。早上扯棉花,順手摘些秋絲瓜、紅豇豆,棉花地里有時有偶生的秋黃瓜,細嫩的南瓜倒垂在溝邊。上午割谷,第二天捆收。這是一場體力與時間的競賽,秋收的辛勞與喜悅,閃落在晶瑩的汗水里。腰板長酸得直不起來,肩膀被千擔磨壓地紅腫。
蓋草堆也是很辛苦的,吃過晚飯還要剝一棉花,才結束一天的勞作。打場之燥熱、塵土之嗆口,此種滋味令人終生不愿再品嘗。
到了秋分就要犁田打耙了,種點小麥,積點農家肥,忙月就算差不多完了……此時花生早已經挖完,棉花被扯放在田埂上,套種的紅薯已經長大,,干裂的土地透露出紅薯的顏色。門口曬著棉花桃子,此時主要的任務是晾曬棉花……
以前在公社的時候,農民還要撿糞積肥,修渠道挖塘泥,放了水每家分點魚。這一措施從某種意義上保證了水利設施的完好。如今水渠堰塘破敗,雖中央撥款修建,安的水泥管道,由于偷工減料以及村干部的貪污,水泥路、堰塘并沒有很大的改變。如今有人做起收割生意,年邁的相親再也無力承受農忙的繁重,也許他們是最后一批鄉(xiāng)村土地守望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