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網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必看】隨州網APP新手指南!商家信息發(fā)布指南2019,隨州網最新招聘信息
隨州生活百事通隨州網標簽出爐,快來看看你是什么標簽?《版主手冊》申請版主的快來喲
查看: 3147|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何寫好小說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5-8-6 11:35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何寫好小說(一)


在當今小說泛濫的年代,越來越多的小說慢慢都忽略了創(chuàng)作技巧,盲目地追求快感、發(fā)泄、濫竽充數等現象也越來越多。


文筆再好,語句再華麗,情節(jié)再夸張,那都只是表面的,猶如一個帥哥、美女,這類小說可能一開始很吸引人,但接下去,能不能把那批讀者留住就要看作者真正的本事了。


我認為文章離不開人性,據我所知,當今最熱門最受歡迎的動漫,往往是那些繪畫水平一般,但在故事方面引人入勝的作品,特別是在人性方面塑造成功的作品;而那些繪畫水平已達到“大師”級的,就因為故事方面無法滿足讀者的要求而被打入冷宮的作品很多。舉例,比較成功的動漫作品《高達》,主要描述了戰(zhàn)爭的本性——是因為強大的力量才帶來戰(zhàn)爭還是因為需要和平才需要力量來維護和平?戰(zhàn)爭是對是錯一直是大家尋找的問題。它把戰(zhàn)爭描述的淋漓盡致,更是運用戰(zhàn)爭襯托出人性的多面現象。所以,日本《高達》系列的動漫一直高居榜首。
現在我們來討論小說的創(chuàng)作技巧:


小說劇情是有節(jié)奏感的,它就像一首鋼琴曲,它的旋律有輕、重、急、緩,曲子在緩和、溫順的時候,或激情、高昂的時候,都要經過深思熟慮的設計才可以完成。一個旋律很沒的曲子,聽起來會很舒服、感動。但如果曲子是雜亂無章、不和諧,聽起來就顯得格外刺耳、不舒服,也不知道它要表達什么。曲子有抑揚頓挫,那故事的結構也是一樣的。


一、人物個性的刻畫
1、人物表現的要素有:
a、獨有的表情
b、習慣的動作
c、常用的對白
d、思想
y、意念和欲望
f、弱點和缺陷
g、角色的好惡習性


2、這些要素的運用:
以上要素都可以當作創(chuàng)作的工具,這些工具一定要善于運用,你可以將這些設定條列出來,然后有表現的部分做出記號,比較重要的個性部分,應該要不斷重復的表現出來,以加深讀者對角色的印象。


二、配角的運用和襯托


有那么句笑話,帥哥美女總喜歡跟比自己丑或矮的人呆在一起,因為那時襯托。故事創(chuàng)作也一樣,也需要這種襯托,特別是配角的襯托,不斷地運用配角來襯托主角,全力將你的主角塑造成偶像。所以,所有的配角,都是為襯托主角而設定出來的。


1、配角的類型:
正面——導師型、愛慕型、協(xié)助型
不確定——神秘型、競爭型、丑角型
負面——陷害型


2、協(xié)助型:時常和主角形影不離地出現,有難同當,有富同享的必備角色。
導師型:給予主角正確知識和觀念的輔助角色愛慕型:主角心儀的對象,通常也會是(男)女主角,對主角心境影響很大,是影響整個劇情變化的重要角色。
神秘型:對主角會有明顯的正面或負面影響,絕不會自己報上名來,通常他都會被神格化。
競爭型:實力一定不主角先占優(yōu)勢,但本身會對主角的隱藏實力感到興奮或畏懼,不會阻礙主角的進步,反而會促進主角的成長,成為足以和自己競爭的對手。
陷害型:通常為了得到主角擁有的某樣東西,或者是本身看主角不順眼等不同理由,經常和主角作對,也是劇情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丑角型:常常會扯人后腿,作出很白癡、荒唐的事,為搞笑而聲的角色。


3、每個角色都有他必要的功能,就象在線游戲一樣,在你的劇情中必須不斷地制造平衡,再將平衡打破,因此角色之間的互動也就相應的重要,正面的力量太強時,就表示危機感不足;負面的力量太強時,就表示主角的地位要崩潰。在這樣的堆棧下不斷地制造出高潮。


三、橋段的發(fā)揮和設定


1、對比法橋段:在主角的定位上,安排另一個橋段,與主角的設定做嫉妒的反差對比,這樣的方式,容易讓讀者有一個度量的標準,更能突現出主角的不同。
如:一個走投無路的敗家子遇到一貧如洗,但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主角,兩者產生極大的反差,更能襯托主角,塑造他的形象。


2、堆棧法橋段:把橋段的布局事先安排到一個高度,再將主角疊到這個高度上,自然主角就不費吹灰之力到達最高的位置。
如:一個傳說中的劍客,,劍術相當精湛,沒有任何人是他的敵手,一些挑戰(zhàn)他的都在三招內被斬斃。但是離奇的是,在對上一個不起眼的中年流浪漢時被一擊打敗了,而當眾人崇拜他時出現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流浪漢稱他為師傅。
這樣的范例說明了少年可能是更厲害的角色,背后或許有很多的想象空間,看是我們已經將這少年的能力和地位等級,運用其他人的力量拉到了一個非凡的高點。


3、陷阱法橋段:運用橋段將主角慢慢逼向絕境,讓讀者一直為主角的危機而擔心,再進行一個大的轉變,使主角的位置正反顛倒,產生極大的落差,以突主角的能力。原則是,設定持續(xù)低潮的橋段,讓轉變過程迅速成為高潮,使主角能力加倍地突顯。
比如:原本一直處在被欺負困境的主角,到最后才讓讀者知道,原來是主角一直在“大智若愚”,使得后期敵對方突然處在了下風。


四、善用伏筆


伏筆是作者為了表現某段重要的劇情,在先前便設了相關的橋段或提示,到故事進行了一個程度后,再將這個橋段或提示呼應出來的手法。
伏筆就象是一個隱藏的炸彈,它讓劇情產生更多的變化,它的表現方式可能只有出現一次的畫面,也可能是一段不經意的橋段,甚至有可能是一句對白;伏筆的埋設,不要和伏筆的呼應脫離太久,這樣,讀者的記憶可能會消失,而失去了伏筆的意義;伏筆的描述也可以是連續(xù)性的,在一個個段落中埋下伏筆的一個片段,最后在全部組合起來,這樣方式的可以讓伏筆體現的時間不斷向后延伸。


1、伏筆離不開主題這是一個不變的原則,故事的重點只有一個,所有的因素都要因這樣的原則而產生,伏筆的內容不要和主題無關,否則不但達不到效果,也有可能削弱了故事的力量。


2、不要使用過多的伏筆過多不同的伏筆,反而會讓讀者搞不清楚狀況,失去了伏筆的意義,除非是有連貫性的伏筆,做連續(xù)性的埋設;過度的買弄伏筆,也會讓故事的主題變的模糊不清。


3、成為轉化的力量與高潮的爆發(fā)點伏筆的設計,目的是出乎讀者的意料之外,這樣的設計,也是劇情中轉變的一種方式。伏筆的揭曉和呼應,時間點相當重要,這也牽涉到劇情的節(jié)奏問題,如果我們能善用伏筆,并在高潮點爆發(fā),這是最好的表現方式。


4、記得收尾對伏筆的埋設,我們一定要相當的清楚,否則會變得虎頭蛇尾,到最后突然小時了卻沒有清楚交代;前頭埋伏了幾個復辟,到最后就一定要相互呼應幾個伏筆,如果我們的劇情太過復雜,建議最好能做筆記,再在編劇過程中不斷地提醒自己,以免劇情結束后有所遺漏。


五、劇情的節(jié)奏


1、過山車原理我們說平淡的戲,可能提不起讀者的興趣,但是都是高潮的戲也會讓讀者過度緊張,變得麻痹;假設劇情的高低,就像一條起伏的曲線,我們可以分析出一個原則,就是高低起伏越大的劇情,達到的效果就越驚人,就像是游樂園的過山車一樣,高低落差越大的段落,乘客尖叫的聲音也就越凄慘,刺激的過程越高。我們可以稱這樣的原理叫做過山車原理。


2、劇情的拍子但是這里我們還要補充的是節(jié)奏。如果高低起伏是坐標上的Y軸,那么X軸的部分可以說是拍子;音樂中一個小節(jié)可以是一拍,二分之一拍,也可以快到八分之一拍;節(jié)奏的快慢,相對的影響到人的情緒起伏,慢的拍子,給人平穩(wěn)的情緒,而越快的拍子,則給人緊張的情緒,這樣的原理也適用在劇情的結構上。
這里,大家應該注意到了,為什么說藝術是相同的原理,這個節(jié)奏同樣的也可以體現在美術作品、書法、顏色及符號上等,都是同樣的原理。


3、運用快慢的搭配來控制讀者的情緒
a、平穩(wěn)劇情搭配慢節(jié)奏
b、沖擊劇情搭配快節(jié)奏


六、吊讀者的胃口


很多新人編的故事常犯的錯誤,就是直腸子一路通到底,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很多不錯的點子,還沒有醞釀的過程,就直接演出來了。上面已經說了很多的激發(fā),目的是在增加我們可以表演的手法,將我們想表達的重點,醞釀到最佳時機再爆發(fā)出來。明白地說,小說就像作家與讀者的斗智,當我們安排的劇情,在一開始就已經被讀者知道結局的話,讀者還有想看下去的欲望嗎?


1、讓讀者上鉤
其實作者就是故事的主宰,你就是神,可以決定劇中任何角色的命運;同樣的,你也可以決定你最精彩的點子,要在什么時候出現,只要是讀者最想知道的答案,你就肯定不能太早讓讀者知道,但是每個過程卻透露出一點點片段的信息,讓讀者急著想知道,又不能知道,然后便慢慢地被你的劇情牽著走。


2、最佳時機謎底揭曉
而讓讀者知道解答的時機,就像是在釣魚一樣,拉桿的時間點一定要準確,當魚上鉤時,太早拉了,誘餌還沒有進到魚嘴,魚會跑掉;太晚拉了,誘餌已經被吃了,魚也會跑。太早將答案說出,讀者對你的需求還沒形成,效果會打折扣;而太晚將答案說出來,讀者失去耐心也會跑了。收放之間一定要掌握好,如果沒有信心的話,不妨多讓幾個好友看看,給予一些意見,作為你修正的參考。


七、掌握主題


小說最重要原則應該就是掌握主題。當我們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無論有什么再好的點子,都應該以不偏離主題為最高原則。
覺得什么好就加入什么,沒有想法就不斷地假如其他的想法,這樣的編劇方式是不正確的。我看到不少的小說都偏離的主題,常常是因為有了突發(fā)靈感,或許是沒有好的想法,編不下去,就加入很多與主題不相干的進去,違背了主題。


1、如何不偏題
如果是能夠加分的靈感,那是求之不得,一定要加進去,如果沒有任何可以結合的可能,那么,就請將這個想法儲存起來,說不定可以作為下一部作品的創(chuàng)意,。如果真的想不出點子,建議你回到原點,看看你先前的設定,只要之前的工作都做足了,一定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方向的,你也可以在看看已經完成的劇情,是否有什么地方是忘了交代,或者可以延伸的;以讀者的角度,反復地在你的作品中觀察找尋可以接續(xù)的方向,也是一種方法;再不然,你就擱下筆,離開你的作品,做些其他的事情,讓自己放松一下,因為可能你已經鉆進牛角里無法自拔。


2、多線架構的使用原則


有時我們也會使用難度較高的多線架構,這樣的編劇手法需要比較熟練的經驗,對于大長篇的劇情,多線構架也變得必要,因為出現的人物越來越多,要交代的故事也不會僅限于一個故事,多線架構的注意重點大致如下:
也不會僅限于一個故事,多線架構的注意重點大致如下:

a、前后呼應:故事的主構架是固定的,在劇情當中會出現分支的劇情,但是記住,分支劇情最后必須在歸于主題上,,否則會變成無法收尾。


b、主次分明:就是主題在分支架構出現后,逐漸被分支架構取代,分支架構變成主架構,這就是主題產生偏移,也是我們最當心的忌諱。因此,我們必須分清架構的主從系,才不至于編到最后反客為主。


C、懂得割愛:志氣那也提過,有時候我們回有太多的點子,巴不得全部都擠到一部作品上。其實,當我們的劇情已經相當扎實的時候,就不要再畫蛇添足,這會讓讀者產生麻痹,或者邊得難以閱讀。太復雜的劇情,通常也不太容易被大眾接受,畢竟,小說是一種大眾化的商品,我們要符合的對象也是一般的讀者,因此,有時候割愛是必須的,保留一些好的創(chuàng)意,做瑕疵長做的題材。

來自隨州網APP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fā)
 樓主| 發(fā)表于 2015-8-6 11:39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如何寫好小說(二)


八、制造高潮


平淡的劇情未嘗不是一種表現的形式,如果你能將故事說的很平淡,卻有撼動人心,那你的功力可就非比尋常了;平淡的手法其實也暗藏高潮,只是埋藏的很好不被看到罷了,對于創(chuàng)作的新人來說,高潮起伏的劇情會遠比平淡的劇情容易處理多了,我們要先學會如何制造高潮,待經驗豐富之后,再慢慢學者如何將高潮暗藏在劇情中。
讀者在閱讀你的作品時,總是在期待著你制造的高潮,你精心的規(guī)劃,漫長的經營,為的就是將劇情中最精彩的部分,深刻地表現出來,感動讀者的心,讓讀者為你哭為你笑。但如果沒有表現好,這個作品其實就算失敗了。
1、集中所有力量為了高潮:當劇情順利的進展了,我們就要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制造出劇情中的高潮,我們應當集中所有的技巧,在關鍵的高潮點爆發(fā)出來,這樣的劇情才會深入人心。
所謂的技巧,如:時間的流動、節(jié)奏、吊胃口、創(chuàng)意、主線、人物、場景、伏筆等
2、多不如好:劇情中的高潮不要放在架構上無關緊要的地方,其實也等同于不要偏離主線,等同于前面所有經營的方向不要偏離主題,這樣的效果才能扎扎實實地呈現出來。
3、出人意外:另外,高潮的表現方式,希望哪個不要太過公式化,以往見過的各種表現方式是可以供作參考,但是最好我們能在多用點心思去變化,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在與讀者的斗智過程中,盡量能出乎眾人的意料之外,才會讓讀者驚嘆,總之,多想一點,就會有所不同。
4、持續(xù)的高潮:持續(xù)性的高潮是否是一種忌諱呢?我們希望與眾不同,就必須要脫離框架,有時,忌諱的使用也是非常手段,能夠達到非常的效果,如果我們在前期積蓄的能量是足以發(fā)揮到第二甚至第三次的高潮,那么,我們使用持續(xù)的高潮又未嘗不可。
但是使用連續(xù)高潮時,須注意對讀者的刺激性會產生麻痹,因此,該收的時候就要收,適可而止。


九、人性是故事的心臟


這里以漫畫為題材來講述這個道理。
有不少畫技超高的作品,卻不是最熱門的作品,而有些熱門的作品畫技卻相當平庸,道理其實簡單,畫面只是吸引讀者第一印象的要素。就像是我們在街上見到一個帥哥一樣,通常會不自覺地看上一眼,只能說是喜歡,但是要真正愛上他,甚至一生一世,那你就會考慮他的內在了。如果他像個木頭人虛有其表,可能放在你身邊一星期你都會覺得礙眼。因此,除了吸引讀者的第一眼之外,如何留住讀者完整地看完你的作品而不覺得厭倦,就是決勝的關鍵了,想想看那些連載數十冊的漫畫巨著,是如何留住讀者的心長達十年以上的光陰而不變,更是為之而瘋狂地追捧。
(寫到這里,我突然想到前幾年,就是漫畫作品《棋魂》很紅的那段時期,中國的圍棋協(xié)會,不知道叫什么來這,忘名了,只知道他在中國的圍棋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他新出的圍棋小說中卻大量地抄襲《棋魂》這部作品,結果使他在上海簽名會時被大量的《棋魂》迷臭罵,更是有人流著淚當著他的面撕掉他的小說。這是何等的痛心。≈袊拿吮M抄襲了日本的作品,作為《棋魂》迷的讀者(包括大部分的漫畫迷),是無法忍受的!結果他的網站論壇被罵的帖子超過 10000頁,每天罵人的帖子接近1000頁的數字增長。
想想看,當是一部漫畫作品就有那么多人的擁戴,這需何等的魅力。我想問問看,中國有幾部的小說能達到這種效果?
還有部《海賊王》的漫畫,我看連載起碼有個12年以上,擁護、支持它,為它而瘋狂的漫迷有多少。∷匿N售書冊有好幾次位居日本漫畫榜首,為什么?說白了,就因為是它可以讓人大笑,也可以讓人大哭的動漫作品,人物個性鮮明,故事發(fā)展令人匪夷所思,緊緊扣住“人性”來描述的作品。)
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人性!我們必須給予劇中的角色有獨特的性格,運用這些強烈的角色,將人性完整的表達出來。我們必須能控制讀者的情緒,引發(fā)讀者的人性,讓讀者該哭時狂哭,該笑時狂笑,這也就是戲劇的獨特魅力。
因此設計選題時,人物也是擔任相當重要的部分,有些好的題材,其實也是在人設前就已經成功了。
記住設定選材時,也將人物與人性的表達重點預設進去。任何作品吸引讀者目光的地方不是單純的畫技、華麗的語句,而是動人的故事,而動人的故事往往是由人性表現出來的。


十、同中求異


很多的經典題材或是成功的作品都是值得吸收參考的,世界上沒有被創(chuàng)作出來的題材似乎已經很少了,對于我們的創(chuàng)作來說,經常會發(fā)現一個很多的創(chuàng)意題材,可能在很久以前已經有人做過了,或不久之后市面上出現雷同的題材,令你十分惋惜,這種撞車的情形是常常發(fā)生的。試想,當你的作品被忍耐懷疑有抄襲嫌疑的時候,你是不是會覺得無辜呢?
我們如何在信息和創(chuàng)意不斷爆炸的年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或者是在已經成功的題材中發(fā)現新的課題。即便是再經典的題材,因為時空的轉換,和創(chuàng)作者成長環(huán)境的不同,也有機會出現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新的內涵,因此,找出成功作品的骨架、精神及精彩的要素,加入自己新的想法及個人的特色重新包裝,不難找出好的作品方向。


十一、格局的創(chuàng)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的一些影視分析,大家都說張藝某的片子都是大格局,能做到像張藝某一樣大格局的人為數不多的。
1、點型創(chuàng)意:這類型的創(chuàng)意,通常只用于一個小細節(jié)上,不適合做太長的延伸,在創(chuàng)作上是屬于點綴的作用。
點型創(chuàng)意是一個獨立的創(chuàng)意類型,她可以單獨的存在,也可以任意地置入到劇情中需要的部分。
類似一句有趣的對白,或是一個搞笑的動作,這樣的創(chuàng)意也能轉換成為角色的口頭禪或習慣動作。
在一個好的劇本里面,點型的創(chuàng)意是隨時存在的,因為他就像一張完美的家具的裝飾一樣,讓讀者隨時隨刻都體會到作者的用心。
這樣的創(chuàng)意是不具備延伸性的,我們在發(fā)想的階段,如果是長篇的故事,則必須將這樣的創(chuàng)意記錄下來,無需放進故事骨架當中,因為發(fā)想階段,篩選出重點是相當重要的,必須時割舍這樣的創(chuàng)意也沒有關系。
2、關鍵型創(chuàng)意:這類型的創(chuàng)意是屬于劇情中重要橋段或轉折點上的關鍵,他會影響到故事的延伸發(fā)展和呼應前頭的伏筆,這樣的創(chuàng)意也有可能形成一個短篇的故事關鍵型創(chuàng)意的特點就是他只為了某個單一的目的所產生的點子,不同于典型的創(chuàng)意,他的框架足以發(fā)揮到一個簡單完整的故事。
關鍵型創(chuàng)意在長篇的故事當中,可以是一個段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數個關鍵型創(chuàng)意,便足以架構出一個長篇的故事。
發(fā)想時的重點,在于出人意料的情節(jié)轉變,目的在于短時間內壓縮讀者的情緒,或引讀者的注目。
長篇故事開場時的關鍵創(chuàng)意更是重要,因為讀者在前幾回的反應,決定了你這篇作品的后續(xù)生命,如果沒有在一開始就運用關鍵型創(chuàng)意吸引住讀者,后續(xù)的故事再精彩都可能徒勞無功。
3、架構型創(chuàng)意:也就是足以支撐個長篇故事或單元性故事的主要架構創(chuàng)意,這樣的架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故事骨架,而故事骨架的好壞取決于構架型創(chuàng)意是否夠力。
關于創(chuàng)意,除了及時捕捉突如其來的靈感之外,平時的積累也是很內重要的,擁有了一定的積累,對日后的創(chuàng)作會非常有幫助。
當以上所提到的創(chuàng)意靈感充分集合之后,才能構思出有趣深動的故事情節(jié)。


十二、發(fā)想創(chuàng)意的方法


1、市場分析法:觀察目前市場上流行的素材,若是現有的素材大多已開發(fā),則可運用兩種以上的流行素材結合成為新的創(chuàng)作題材,這類的手法常常出現在偶像劇的創(chuàng)作上。小說也一樣,奇幻的故事可以結合武俠,都市的故事可以結合奇幻等等!
首先,我們必須先關注流行的信息,針對你有興趣的題材,開始收集相關的資料,做基本的功課,最好也能到相關的場所實際體驗,并與相關的人物進行訪談,會讓創(chuàng)作的內容更貼近現實,當然,若是該題材是你親身的經歷將會更好,因為很多細節(jié)的部分描寫更為主動。
2、趨勢發(fā)想法:未來的世界一直是科學家們努力研究的方向,以往這樣的想象都僅能從想象力豐富的腦袋中挖掘出來,慶幸的是現在這些對未來的預測我們也能在各類媒體中輕易地得知,而且也極可能的被實現,因此,除了以現在有的環(huán)境當作創(chuàng)意發(fā)想的方向之外,我們也可以多注意未來的趨勢方向,越遙遠的未來,想象的空間也就越大。
3、逆向思維法:一般人的思考模式會依尋自我或前人的經驗甚至書本上的資料作為依據,而這樣的方向也往往讓創(chuàng)意受到了局限,尚若問題和答案在同一個圓圈的兩個點上,而兩個點又極為相近,如果依照經驗,必須要繞完一圈才能獲得答案,那么反過來走,可能答案就近在眼前了。
另外,與常人的思考邏輯完全相同,也就等同于沒有新鮮感,沒有刺激性。如果違反常人的思考方式,你可能就會輕易地找到的全新創(chuàng)意。
4、欲望滿足法:其實許多創(chuàng)作都在滿足人們對現實環(huán)境的不滿足。人會有很多欲望,但是這些欲望大部分人一生都很難達成,小到希望能知道明天考試的答案,希望哪個同桌討厭的小胖不要再欺負我:希望有一個超級帥哥或美女當你的異性朋友,等等。
現實生活達不到的事,人們希望能由幻想來滿足自己。


十三、最后要注意的


永遠覺得不足,在創(chuàng)作中不斷地修正。


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者,應該有求新求變的精神,因為讀者不斷地成長,市面上的作品也會不斷地推陳出新,如果沒有挑戰(zhàn)的心態(tài),作品便會變的陳舊,而漸漸脫離市場,你也會慢慢也退居幕后。
記住保留一種心態(tài),就是永遠覺得不足,也只有不足才會想要進步,也才會不斷地吸收成長,你認為的高有多高,宇宙的盡頭到得了嗎?人類永遠是渺小的,學習永遠都不會結束。而在創(chuàng)作中,也不要自滿,隨時檢視自己的作品是否還有更好的可能,因為作品面對的是各式各樣挑剔的讀者。特別是新的寫手,很容易會被一些花言巧語的評語捧得天花亂墜,不能自我,還真以為自己寫得很好了。我們面對的評語無論好壞,都必須朝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學習、不斷超越自我的方向努力,這也應該是創(chuàng)作者的堅持。

來自隨州網APP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發(fā)表于 2015-8-6 11:50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夢中的綠洲 于 2015-8-6 11:59 編輯

如何寫好小說(三)

寫小說的四大忌諱

第一忌諱:無論文筆多么優(yōu)美,都不要讓描寫使你的敘述陷入中止。
小說的作者必須牢記這點:不要過分描述任何事情,無論它是特頓山脈,是夕陽,還是懷基基海灘上的斑馬。否則,你敘述的力度就要受到影響,你也將使讀者的注意力出現危險的空白。
請記住愛勒莫。雷納德的金玉良言:“我總是力圖去掉那些讀者會跳過去的內容!
讀者的確愿意跳過那些無效內容!境2蛔越眠^多筆墨寫景寫物,應少而精】
第二大忌諱:不要浪費過多的時間來描寫并非重要的環(huán)境。
“一部好的小說中的描寫絕不僅僅是描寫。大多數背景描寫的危險在于一連串的漂亮的陳述句和敘述的中斷將讀者推向昏昏欲睡的境地!
第三點忌諱是:不要在一個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浪費讀者的注意力。這是初學者最容易犯的錯誤。
第四點忌諱是:不要概括,要具體。
關于寫作忌諱概括化,沒有人比俄國偉大作家契河夫說得更好。他在一封信中,告誡一位作家朋友避免概括化和平;骸拔艺J為,對于自然的真正描寫應該相當簡略并與主題存在相關性。
應該避免落人俗套的描寫,比如,‘落日沐浴在黑色海洋的浪花之中,絳紫色的金光一瀉而下’等等!炯床灰W鵡學舌】【再美的修辭,首用是天才,次者為下!俊緦W在繼承,悟則生變】【一束月光透過窗欞,淡淡的清輝灑落在床前,仿佛一層潔白的霜雪】
在描寫自然時,要抓住細節(jié),而且要達到這樣一種程度,即使閉上雙眼,也仍能看到你所描寫的場景。【要言不煩,句有張力】
因此,當你坐下來寫作的時候,請記住,不是“一杯飲料”而是“一杯馬丁尼”;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只長卷毛狗”;不是“一束花”而是“一束玫瑰”;不是“一頂帽子”而是“一只高頂回角帽”;不是“一只貓”而是“一只阿比西尼亞貓”;不是“一支槍”而是“一支0。44口徑的新式自動手槍”,不是“一幅畫”而是一幅“馬奈的‘奧林匹亞’”。
將描寫四忌與契河夫的金玉良言合二為一,我們就得到了一條所有好的作者在描寫時都應該遵循的一條規(guī)則:要具體!
【一言弊之,具體相關簡約】
你要能準確地描繪出一幅幅場景,使人物真實可信,他們在自己國有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中進行著日常工作!.斯潘塞。
“怎么才能讓事情看起來真實可信呢?”當一位作家被問及這個問題的時候,實際上是對他的一種贊揚。如果有人進一步對他說:“我好像身臨其境,能夠聽到、嗅到、感覺到這些地方,就像走進了小說的書頁中”,那他給讀者的東西就的確非同尋常了。
當我被問及同樣的問題時,我的回答是:“借助于五種感覺”。一些作者總意識不到應利用讀者的五種感覺來獲取真實感。利用讀者的視覺感受是常見的,但是利用讀者的嗅覺、聽覺(除了在對話中)、觸覺或是味覺又有幾次呢?
實際上,一些令人作嘔的東西在創(chuàng)造真實感的時候,反而有奇跡般的效果。
想想當一個人打開冰箱的時候,那種腐爛的水果的味道;當一個人剝一只熊皮的時候,那腐臭的脂肪;當一位婦女在無人服務的加油站給油箱加油的時候,手上會沾滿了汽油味。
僅在故事的開頭提及味道是不夠的,在敘述情節(jié)時,你還得反復參照那張表。
【讀古典,不常見嗅覺、味覺、觸覺。但情景安排、行文設局冠絕!
讓我們設想一下,一男一女正在爭論某件事情,男人從門口一直沖到廚房,沖著女人大聲嚷嚷:“我不能再忍受你媽媽和我們住在一起,老太太必須在我回來之前搬走,否則我就離開這個家!”在設置這個場景的時候,我可以讓女人烤制南瓜餅(味道甜美、溫馨,讓人回想像感恩節(jié)一樣的快樂時光),但是如果再加上腌制香料和醋的氣味,這個場景就呈現出寓意。我會在某個時刻讓讀者想象這種氣味:“我鄭重警告你,勞拉,有她沒我,有我沒她!”他說著,那樣子就像廚房里的味道一樣酸。不要忘記,在爭吵的時候,勞拉還一邊往罐子里裝著泡菜。當她在大聲吵嘴的時候,可能會燙傷手,然后把手伸到冷水里沖洗。當然,她也可能正在往泡菜里倒鹽水,并且灑了一地,然后還要擦干凈。她還在粗棉布制的圍裙上擦干她的手。她可以擦拭從額頭(熱熱的,癢癢的)上流淌下來的汗水,她可以一邊叫嚷,一邊揮舞手中的勺子(堅硬的,木柄的),并向男人扔去。這些都會增強視覺效果。當爭吵越演越烈的時候,可能會聽到什么聲音呢?是不是有條狗溜進來,喝錫制餅盤里的水?
是否有一輛行駛的汽車正在馬路上發(fā)出卡嚓卡嚓聲響呢?是不是傳來孩子們在隔壁人家院子里玩耍的聲音?當爐子上的水燒開的時候,是不是在叮當作響呢?水有多么熱呢?你告訴讀者溫度了嗎?小說中女主角是否在泡菜罐的旁邊放了一杯冰茶或是冰咖啡呢?爭吵以男人氣沖沖地出去而告終,但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此時,女主角是否拿起杯子,痛飲冰咖啡,發(fā)覺咖啡很苦,然后做了個鬼臉呢?
正如你所看到的,在類似上述的情節(jié)中要同時喚起人的五種感覺是有可能的,但是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情節(jié)必須進行精心的安排。絕大多數情節(jié)是不能用全這五種感覺的(尤其味覺最難寫進去),但是你可以很容易地喚起讀者的四種感覺,在大多數情節(jié)中,起碼可以喚起讀者的三種感覺。
當你對小說對白的真實性表示懷疑的時候,就大聲讀出你的對白,假裝你是一名演員,并以電影屏幕和舞臺上需要的那種抑揚頓挫的腔調說出你的臺詞。如果它聽起來很生硬,不自然,就需要修改。不要忘記,人們用語言所表達出來的思想總是未經加工潤飾的,所以要讓人物說的話短一些。生活中人們總是一個一個地提問題,你小說中的人物也應這樣做,特別是當他們要彼此認識了解的時候。人們在談話中經常嘆息、抿著嘴笑、抓頭、鼓起雙頰以及端詳他們的指甲,你也要讓小說中的人物有這些動作,并讓人們在干工作的時候,繼續(xù)他們的談話!炯凑f話語氣要豐富】【撫面大笑、縱聲長笑、冷冷道、淡淡一笑、皺眉道、吃了一驚、臉色變了變、滿面淚痕泣道】【更妙在借助動作。揉揉鼻子、擰了他的手背,嘴角微翹,似笑非笑盯著他】
使用收尾語來創(chuàng)造意象。請看下面兩個例子:“你從來就不喜歡我的媽媽!”勞拉大聲嚷道。她“砰”地一聲把水壺放下。“你從來就不喜歡我的媽媽!”勞拉猛地扔下水壺。第二句更增加了緊張程度,讓故事情節(jié)更快的向前推進,減掉了多余的詞語,暗示而不是告訴讀者勞拉正在大聲叫嚷。
緊張的時刻所用的詞要少而精!纠寺闱槁蚤L些】 在情節(jié)緊張的時候,要采用短小精悍的句子,句子中要采用短詞,少用結束語,要寫得突如其來。當你做到這些的時候,緊張氣氛就可以油然而生了。
與此相比,在氣氛比較沉悶的情節(jié)中,到處籠罩著寂靜和安寧,此時就要使用較長的句子,較長的詞語,較長的段落,以及更多的結束語。這樣做就會自然緩和緊張氣氛。
當你在構思小說時,就要確立寫實的態(tài)度。只在通過觀察、思考你才能準確地描繪出一幅幅場景,使人物具有可信性。他們以固有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進行著他們的日常工作。味覺是最難寫進小說中的,但是五種中有了四種也不算壞。
應用這五種感覺,利用句子結構來創(chuàng)造或緩慢或緊張的氣氛,這樣你寫出來的小說讀者就不能丟下了,因為它們是那樣真實可信。
抓住興奮點:
對小說家而言,能始終抓住那極具魔力的興奮感就是最大的獎勵!屏⑵.惠特尼
在作家的一生中,有許多令人興奮的時刻。如果這些時刻是在經歷了被拒絕和失望之后,那么將更加令人喜悅。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時刻,第一次聽到編輯對我鼓勵的話語,第一次見到自己的文字被印刷出來,或者第一本自己的小說握在手中時的狂喜。我堅信,對任何一位小說家而言,真正的“興奮之巔”是無處不在的。而且,它還會不斷地涌現,因為我們學會了如何去激發(fā)它。我是指當一部新的小說在構想時,腦海中所出現的第一縷閃光時的奇妙時刻。在一個新故事(或小說)的最初構思中不斷閃現時,作者會有一種眩目的感覺,我們通常會覺得這將是自己所寫的最好的作品。
這種奇妙的感受可能常在片刻間出現,我會帶著此種感受度過幾天或幾個星期。這些思想中的閃光聚集著如此多的奇異光彩,好像由于某種魔力而不斷地閃爍著。
于是,我把它們寫下來。我總是很高興地寫出一個又一個故事的開頭,但是偶爾才完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我寫出來的東西永遠不如我夢想中的完美,我太心急了,當我發(fā)現自己僅僅是給故事開了個頭,必須把它們進行下去的時候,我便失去了興趣。魔力消失了,于是我又不斷地放棄那些故事。
我羨慕那種能夠沿著最初的構想,并把它發(fā)展成小說的作家。但是我卻無法一蹴而就,所以我必須在動筆之前,明確寫作的方向。我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保護那些最初的閃光點,并使之繼續(xù)閃亮或者再現。我發(fā)現自己在寫到30頁左右時,如果仍能保持初始的興奮狀態(tài),我的興趣就會被高度調動起來,直到完成作品。
最初的興奮能持續(xù)多久是因書而異的。我先花些時間在筆記本上設計人物,搜集情節(jié)中的零碎片段,明確我的寫作方向,或者草草記下腦海中曾涌現過的東西,直到我必須動筆的那一刻到來。那一刻總是在我還沒完全設計好時就來臨了,我從不拒絕那股推動力,至少我可以先為我的故事開個頭。為了獎賞自己,我通常會先寫上幾頁,這對寫作的連續(xù)性是有益的,它能隨時幫我回到人物和情節(jié)的構想中去。
當我再次翻閱已完成的部分,愉悅的感覺便又涌起,我真想有位讀者能與我一起分享這些優(yōu)美的文字。我并不期待一下子得到很多,但我的確希望得到贊許和肯定,盡管我知道自己是這些作品的最糟糕的評判者,因為我深陷于創(chuàng)作之中,根本看不到它的缺點。
對于初學寫作的人而言,過早地請人提出批評意見是危險的,它會使最初的興奮被輕易地澆滅。較為保險的做法是等寫完后再請別人來閱讀和評判。
現在,我不再奢望極度的興奮點能始終延續(xù),我知道它還會再現,令我興奮,激勵我繼續(xù)往前走。要知道,幾百頁的故事僅靠一次興奮浪潮的沖擊是不夠的。在寫作過程中,一些絕妙的新想法會使我峰回路轉,寫出意想不到的轉折之筆,把我再度引向興奮之巔。小說家應該是情緒化的人,倘若我們的寫作成為沒有激情的自覺運動,寫出的小說也一定會平淡無奇。

【文一段而九折,三國也】
靜等靈感的突然迸發(fā)也是不明智的。寫不下去時,我常問自己:在這種情況下,人物可能會采取什么意想不到的行動?什么樣的情節(jié)才是既合乎邏輯又出人意料的?我在腦海中過著電影,任靈感的火花不斷地撞擊。
讓我們分析一下小說寫作中常遇到的三種興奮狀況。第一種是最為重要的,即作者對將要描寫的故事的亢奮的感覺;第二種是小說中的人物在發(fā)揮某種特殊作用時的體驗。如果你能發(fā)現那些促使人物興奮的動力,你就達到了興奮的另一個層次。第三種興奮是有關讀者的。如果你和人物的興致都很高,那么讀者也將從你的故事中得到滿足感。
作者的目的在于讓讀者和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但如何令作者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使之花上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來完成他的小說,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對所寫內容產生厭倦和沒有了長遠計劃是主要的癥結。為了保持對寫作的新鮮感,給自己訂條規(guī)矩,即:不要過多地回頭看自己已完成的部分。當我每天開始寫作時,我只讀最后的幾頁,它給我一種趕緊繼續(xù)寫下去的動力。盡管我是多么想了解已經完成的部分,看一看它究竟怎樣,但我絕不允許自己往前翻看超過5頁以上的部分,哪怕是僅僅一小會兒。
“焦慮感”是值得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我并不推崇這個帶有負面效應的方法,它僅是一種方式而已。我們可以運用各種方式把興奮傳遞給讀者,并使它不斷增強,以保持思想的最初閃光。對小說家而言,能始終抓住那極具魔力的興奮感就是最大的獎勵。
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懸置緊張法:
微型小說之所以能以區(qū)區(qū)篇幅吸引讀者,訣竅之一,便是在描述中巧妙地運用“懸置緊張法”。“懸置緊張法”又稱懸念、“賣關子”、“設扣子”、“系包袱”等,它是小說的一種既常見又十分重要的技法。車爾尼雪夫斯基是這樣運用“懸置緊張法”的——他在自己的長篇小說《怎么辦》的序言中說:“我援引小說家所常用的詭計:從小說的中間或結尾抽出幾個賣弄玄虛的場面來,將它們放在開頭的地方,并且給裝上一層迷霧!痹凇对趺崔k》中,一開頭就寫羅普霍夫偽裝自殺,這樣處理就引起了懸念,然后再倒敘他過去與薇拉、吉爾沙諾夫的關系,解釋他假自殺的原因。其實,“懸置緊張”不僅可以用在開頭,也可用在中間,甚至可用在結尾。如電影《保密局的槍聲》,結尾的鏡頭是常亮出人意外地開槍打死特務組長,救出劉嘯塵和阿紀,隨后跟著潰逃的國民軍隊走了——常亮究竟是什么人,影片直到結尾都沒有交代。這種在結尾產生的“懸念”必將引起觀眾的種種推測和聯(lián)想。【古龍常用此法,出神入化】
“懸置緊張法”其內容可分為兩類:一是作品中某些人物心里有數”,而讀者卻完全“蒙在鼓里”,讓讀者自己去判斷猜測情節(jié)的進展。如《草船借箭》,諸葛亮心里早已預知天有大霧,可在三日之內“借”到十萬支箭,而讀者卻完全不知,焦急地擔憂著諸葛的命運。一是讀者對情節(jié)的大部分已了解,而作品中的某些人物卻“蒙在鼓里”,讓讀者睜大了眼睛看這些人物將如何動作。如《十五貫》中讀者已知是婁阿鼠偷了錢,而作品中的人物除婁阿鼠外,一概不知,于是讀者關切地期待著:這件冤案將如何處置?
篇幅較長的小說在運用“懸置緊張法”時,可以在大“包袱”中系小“包袱”,在大“扣子”中結小“扣子”,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一個“懸念”接一個“懸念”,把矛盾沖突推向總高潮。而微型小說篇幅特短,它往往只設置一個小小的“懸念”,描述到結尾時忽然抖開“包袱”,使讀者大吃一驚,從而收到很好的效果!静蝗。某些數百字,懸念疊呈,詩意還能間其中】
運用“懸置緊法”,一要注意其真實性,既要“懸”,又不能“玄”,即不能故作玄虛,破壞作品的藝術真實;二要注意緊緊圍繞著主題來“懸置緊張”,如果在枝節(jié)上“懸置緊張”,那只會削弱作品的主題思想。

來自隨州網APP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guī)則

QQ|合作伙伴|手機版|小黑屋|廣告報價|聯(lián)系我們|本站簡介|無圖瀏覽|隨州網 ( 鄂ICP備11019817號-1 )

GMT+8, 2025-2-11 17: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9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