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隨州新華書店 于 2014-6-4 15:23 編輯
張藝謀新片《歸來》,改編自嚴歌苓的長篇小說《陸犯焉識》。隨著電影的上映,各種評論的口水滿天亂飛,此書也一下子飚升到暢銷書排行榜前三甲,難道這竟然是一部如此有爭議的作品?沒有時間去看電影,卻是特意抽了一個晚上讀了《陸犯焉識》。讀完之后,我覺得眼前再沒有了任何爭議,一切明明白白地都在那里。
主人公陸焉識出生在舊上海殷實人家,長大后變成翩翩混世公子,留學美國,通四國語言,打馬球、寫文章,游戲紅塵之中,神仙一般的人物。然而時代巨變,解放后因為管不住一張書生的嘴,被判無期,送到西北極苦之地勞改。和一幫囚犯廝混,憑借頑強的毅力幸存下來。二十多年后,撥亂反正,重回上海,一切都已經(jīng)物是人非?嗟榷嗄甑睦掀奘ビ洃洠瑑鹤右殉墒袃~。最后,陸焉識帶著老妻骨灰,從上海,從家人的生活里黯然消失。
小說本身是寫陸焉識的,也是寫一個叫知識分子的群落,這個群落無法改變的優(yōu)點與弱點與生俱來,既追求自由獨立又主動繼承傳統(tǒng)束縛,洞透世情又迷亂無著,同時要命的都有些自虐心態(tài),永遠不愿成為多數(shù)派,永遠要逆勢而為,這即是小說里恩娘說的“沒用場的好”“不下作”“活得清爽”,也更是根骨里的要自己永遠不與眾同,甚至去承擔一份責任。犧牲自由去與鄙夷的女子成婚也是骨子里引以為傲的犧牲精神使然;不趨炎附勢,發(fā)表政治異議是士大夫精神使然;逃獄見妻是贖罪感使然。凡此種種,一個老式文人延續(xù)到今日我們很多人血管中的,依然是這種將“成為知識分子”作為信仰的心態(tài)。
小時候,常常聽人說“讀書不要讀到人傻掉”,也聽為人師表的時常勸誡“百無一用是書生”“會讀書更要會做人”,那時候,真的以為書讀的太多是會讓人陷入一個尷尬境地。
后來慢慢明白,這些話其實根本是說反了,這一些人,首先是一個無用的人,首先是沒有辦法學會怎樣做一個圓滑的人,首先是一些性格有缺陷的人,才會不停歇的讀很多書,花很多時間尋找不順勢,不媚俗,清爽不下作的方式去活,漸漸活出滋味來,活成他人眼里又驚又懼的怪物。
陸焉識這個人身上的東西,有一些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發(fā)現(xiàn),有一些存在自己的身上,有一些在親朋好友身上,以前有讓自己自卑的時候,也有讓自己自傲的時候,現(xiàn)下通透了,兩者都不必,身理屬性罷了。
好吧,以上觀點,純屬己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若有異見,悉聽尊便。
s6987353.jpg (26.4 KB, 下載次數(shù): 12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6-4 15:18 上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