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樓

樓主 |
發(fā)表于 2016-11-24 11:46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話說,以前的各種設施建設,人力耗費不少,肩挑背扛的,真可謂是“純手工打造”,所以,這橋歷經(jīng)幾十年風雨,依然那么的堅固,跟我們的那個二橋簡直是鮮明的對比啊】
為回復你這問題,還真得不少腦細胞。
一撟的工程質量確實好過其他橋。但是在那特殊年代,有兩大因素造成。
1_是一個重要政治人物影響。那就是湖北省原省長張體學。這省長可是個了不得人物,隨縣鐵路就是他決定修的,國家不認帳不給錢,湖北省自己出錢修,叫做湖北地方鐵路,從漢西修到丹江口,叫漢丹鐵路。純地方之力搞到最后一攤亂象,修到隨縣孔家坡就斷頭了,關于這張省長的地方鐵路,我曾有幾年的親歷建設身受,寫寫又得萬字。
1965年開始的全國四清運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及文化大革命運動,作為政治人物的陶鑄,李先念,王任重,張體學,都于新五師,江漢獨立旅有著政治淵源,隨縣洪山新陽等地,當然是張省長的首選社教和四清的示范點。一時省直各部委局都不惜人力物力財力在洪山辦樣板點。張省長親臨長駐洪山。
作為這通向洪山的佛音河,原簡易的木結構橋能通行省里車車嗎?
作為省政府為革命老區(qū)修建的橋,會是豆腐渣工程嗎?
2_那時是計劃經(jīng)濟,施工方是只有施工的份,人財物都由上級管控,沒有現(xiàn)在那么多明堂,一個項目部經(jīng)理就可掏空工程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