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網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必看】隨州網APP新手指南!商家信息發(fā)布指南2019,隨州網最新招聘信息
隨州生活百事通隨州網標簽出爐,快來看看你是什么標簽?《版主手冊》申請版主的快來喲
查看: 5869|回復: 1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老屋變遷史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7-6-1 14:38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現在居住的老房子據說是我出生那年建的,距今已經有30余年了,父母咵起當年的老家常,總會說當年雨水好,棉花堆成山,不分日夜的剝棉花,換了兩個錢,起了這四件屋娃。他們深刻的記得,起屋的時候老是下雨,兩箱花生都剝給師傅們吃了,因此房屋的質量做的很毛糙。那一年,母親由于太勞累早產了,生下一個鞋板大點的男孩,由于已經是冬月了,又是打霜又是下雪的。母親怕養(yǎng)不活,便整天用棉花裹得很嚴實,奶奶看我這么小,只喊“乖乖”,后來成了“拐拐”這個諢名。據說這個男孩長了半歲才掙眼睛,后來竟然奇跡般的長大上學結婚了,這個男孩就是我。
因此,我對這個和我同齡的房子,有著特殊的感情,如果不是母親的悉心照料,在當時寒冷貧困的條件下,我也許不到滿月就夭折了。說起老屋,父母引以為傲的是,只要肯下力氣,辛勤地耕種,就能改變一切。他們當年分家的時候,就幾個椅子、碗、壇娃。以此用來形容父輩們的掙家業(yè)的歷史,就跟毛主席的建國史一樣——白手起家。改革初期,農民是嘗了點甜頭,這一點不得不承認,甜頭不久全是苦頭了。想我輩,空有一紙文憑,已經30了,還什么沒掙下來。除了時勢的原因,都是個人原因,看到現在的老屋我經常油然升起自豪的心情,放在現在馬上要我蓋幾間人字房,恐怕也很難啊,我發(fā)自內心的對父輩們充滿崇高的敬意。

我家的老屋起的算是早的,如今看來也是老舊些。那是一間人字房就讓人感到幸福的年代,那是夏天涼爽不漏雨,冬天刮風下揚塵有些冷的年代,“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家庭的溫暖讓人不在意老屋破寒的模樣,然而長大了卻嫌他老舊了。小時候是狗不嫌家窮,現在卻是兒嫌母丑,忘了本了。多少人對老屋有著念念不舍的情懷,生于斯長于斯的老屋,是人們一輩子魂牽夢繞的歸宿啊。

老屋后面當時也沒有院墻,印象中很寬,是生產隊曬場用的。我4歲的時候,一個大叔款著一擔籮筐,在我家門口歇了很久,我喊來父親的時候,已經走了。老屋的廳屋,年歲也不小了,也是土巴屋娃變過來的,95年時只換了三面山墻。那時廳屋的門檻很高,用一根樁子做的,雞子們總是從下面進出,放學了家里沒人,就從下面鉆進去。有一次,鉆門檻的時候把我卡主了,差點把我擠死了,我只好慢慢往后退,再也不敢鉆了。
我爺爺家以前住的是土巴屋娃,這是我記得最清楚的。全部是人工用夯打的泥巴土墻,光線很暗,只安了幾片亮瓦。97年的時候,我爺爺怕屋娃要倒,,要起幾間紅磚屋娃住。父親怕浪費錢,索性出錢修了樓房,從97年至2005上半年,年爺爺一個住在里面,“享受”了幾年,2005年的時候,就讓出來給哥哥做婚房了?蓱z樓房由父母所蓋,卻一天沒有住過,父母之恩難報啊。蓋了樓房之后,廳屋娃過了幾年也換了。父母提起這件事,說起了一輩子的屋,累了。
順便說下題外話——隔壁子茂源的廳屋。這個廳屋門口是我從小的玩耍天堂。因為他家的廳屋是個平房,起的很早,廳屋上面用來曬糧食,門口泥了塊地坪。我小時候經常吃完了飯,就去這個地坪玩,靠在墻角睡覺,在地坪上亂劃。雖然經常在地坪上玩,但是我很少去他家里,今年他女兒的意外亡故對我沖擊很大,故此寫了篇短文祭奠。 現在這塊地坪顯得如此破敗和狹小,再也不見有其他小孩到此玩耍……


往事如風,如煙似夢,謹以此紀念陪伴我長大的老屋

1496298726970.jpg (123.2 KB, 下載次數: 53)

1496298726970.jpg

1496298732319.jpg (87.53 KB, 下載次數: 42)

1496298732319.jpg

1496298735960.jpg (94.94 KB, 下載次數: 55)

1496298735960.jpg

1496298739893.jpg (31.11 KB, 下載次數: 51)

1496298739893.jpg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5 貢獻 +15 收起 理由
釵待時飛 + 15 + 15 贊一個!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17-6-1 19:48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fā)表于 2017-6-1 21:58 | 只看該作者
哈哈,我小時候也鉆過門檻,我從來沒有被卡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發(fā)表于 2017-6-1 23:11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養(yǎng)過娃的人才知養(yǎng)娃的苦,尤其是早產兒需要更多的呵護和關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fā)表于 2017-6-2 11:43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么么噠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fā)表于 2017-6-2 13:47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小時候家里都是這樣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fā)表于 2017-6-2 15:24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寫的很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fā)表于 2017-6-3 06:39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我屋滴現在都還是這樣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fā)表于 2017-6-3 08:10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想戀的乖 發(fā)表于 2017-6-3 06:39
我屋滴現在都還是這樣的

多賺錢,蓋新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發(fā)表于 2017-6-3 08:52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有心人,我都記不得了,看著寫的在腦海里有一絲絲縷縷浮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發(fā)表于 2017-6-3 19:32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現在這樣的房子還不是騷多哇!努力讓老的過好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發(fā)表于 2017-6-4 11:32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加油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guī)則

QQ|合作伙伴|手機版|小黑屋|廣告報價|聯系我們|本站簡介|無圖瀏覽|隨州網 ( 鄂ICP備11019817號-1 )

GMT+8, 2025-2-6 16: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9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