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網(wǎng)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必看】隨州網(wǎng)APP新手指南!商家信息發(fā)布指南2019,隨州網(wǎng)最新招聘信息
隨州生活百事通隨州網(wǎng)標簽出爐,快來看看你是什么標簽?《版主手冊》申請版主的快來喲
查看: 418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體重與死亡率的關系被發(fā)現(xiàn),看完還要減肥嗎?

[復制鏈接]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4-27 11:33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超重和肥胖影響的不僅是外觀,也會隨之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三高等疾病的發(fā)生率。“千金難買老來瘦”,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也把減肥提上日程。

人們開始有意控制體重,極力把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控制在正常范圍內(nèi),但你萬萬想不到,60歲以后,適度超重的人更健康!

1、體重指數(shù)(BMI)與死亡率的關系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定義,健康人的BMI最好是介于20-25之間,但事實上,不同年齡應該控制的指數(shù)范圍是不同的。

1.U形死亡曲線
歐洲科學家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體重和死亡率之間其實成了一條U形曲線。

曲線的最低點是死亡率最低的體重值,這個值會隨年齡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

60歲以下人群:體重保持在正常范圍內(nèi)(即BMI介于18.5~24.9為宜),死亡率是較低的。


60歲以上人群:BMI處于超重范疇(即BMI介于25~29.9之間)的人群死亡率最低,甚至比BMI指數(shù)標準(即介于18.4~24.9之間)的人群還要低6%!


2.為何適當超重,死亡率更低?
隨著年紀的增大,消化吸收功能本就會減弱;再加上一些慢性病,忌口較多,很容易導致營養(yǎng)不良。據(jù)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86%以上的住院病人和38%的社區(qū)老人均有營養(yǎng)不良癥狀。

一方面,營養(yǎng)不良會導致抗感染能力、免疫力下降,可成為損害健康的重大風險因素;

另一方面,對中老年人而言,罹患各種疾病的可能性相對更大,但和疾病作斗爭時需要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和營養(yǎng)狀況。適當超重,其營養(yǎng)狀態(tài)相對更好,也就更容易抵抗疾病的傷害,達到長壽的目的。

專家提醒:60歲以上的人不要過瘦也不能過于肥胖,保持在適度超重狀態(tài)可能對長期健康是最有益處的。

3.體重管理建議
老年人在少油少鹽、飲食控制、體重管理時,要注意:把體重保持在適度超重的范圍內(nèi),讓死亡率盡可能處于最低水平,使得未來生活更有保障。

2、聰明用油,更健康
很多中老年人為了控制體重都不敢吃油,殊不知,油是人體必須脂肪酸,不僅影響脂質(zhì)代謝,還影響身體組織器官功能。

人體必須的脂肪酸自身很難合成,很大部分都是靠食用油獲得,另一部分則通過動物性食物獲得。

按飽和程度可以將油脂分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油所含飽和脂肪酸是差不多的,但含量不高;而橄欖油、菜籽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比較高。

專家建議:三種脂肪酸要均衡攝入,餐與餐之間或者每日交替用油,養(yǎng)成用油好習慣更有利于健康。當然,也要控制好用油量。

3、盲目減重不如科學增肌
其實,對于中老年人而言,除了保持脂肪平衡,增加肌肉儲量同樣重要。

肌肉減少的健康隱患
35歲開始,肌肉存儲量就快速走下坡路,以每年0.3~0.8%的速度流失,力量逐漸減弱。到60歲,肌肉含量僅相當于年輕時的75%。若不及時儲存肌肉,會帶來諸多健康隱患。

① 肥胖
1千克肌肉能讓人體多消耗50~100大卡的熱量,肌肉少,基礎代謝率降低,熱量消耗減少,脂肪堆積,易引起肥胖。

② 誘發(fā)心血管病
肌肉衰弱會累及心臟,成為誘發(fā)心血管病的“幫兇”。血液通過心臟收縮運送到血管中,如果肌肉不發(fā)達,導致收縮力不足,就不能有效擠壓血管使血液上行,并順利回流到心臟。
③ 增加骨折風險
肌肉力量相對較弱,罹患骨質(zhì)疏松的幾率就高;此外,身體平衡能力下降,跌倒、運動損傷的風險也會加大。

④ 影響血糖水平
肌肉在代謝過程中會消耗人體葡萄糖,能起到穩(wěn)定血糖的作用。因此,肌肉儲量不足,葡萄糖的代謝功能受到影響,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強壯肌肉有良方
除了適度恰當?shù)捏w育鍛煉,飲食應該是強壯肌肉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① 蛋白分配要合理
乳清蛋白、雞蛋蛋白、牛奶蛋白、大豆蛋白、牛肉蛋白都是優(yōu)質(zhì)蛋白的良好來源。將這些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分配到每一餐中,保證每日總能量攝入充足。
對于消化吸收能力較弱的人,可以適當增加用餐次數(shù),減少每次用餐量,循序漸進的補充能量,以利于更好的吸收。

② 抗氧化物不可少
充足的抗氧化物能夠達到降低機體的氧化應激水平,減緩氧化反應對肌肉和其他器官的損耗,輔助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深色蔬菜、水果,如菠菜、番茄、藍莓等中都有較豐富的抗氧化物質(zhì)。

③ 維生素D要充足
維生素D能提高機體對鈣、磷的吸收,使血漿鈣和血漿磷的水平達到飽和程度,同時還可以降低肌肉流失的程度。
曬太陽是人體獲取維生素D最直接的途徑,但要做好防曬;另外,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和瘦肉中也有較多維D。


(科普中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guī)則

QQ|合作伙伴|手機版|小黑屋|廣告報價|聯(lián)系我們|本站簡介|無圖瀏覽|隨州網(wǎng) ( 鄂ICP備11019817號-1 )

GMT+8, 2025-8-25 10: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9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