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生活習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哈薩克族絕大多數(shù)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牧民們住的是一種輕便而又易于支撐和拆的氈房。他們的飲食,大部分是肉食和奶食。奶制食品多種多樣,如酥油、奶屯僭、奶皮子、奶酪等。 他們制做的馬奶子是名貴的飲料。牧民主要用牲畜的皮毛作衣服的原料,多用冬羊皮縫制大衣,不掛布面。婦女夏天穿長的花布連衣裙,冬季外罩對襟棉大衣。牧民冬季戴三葉帽,熱天則扎用三角布制的頭巾。未婚女子頭戴漂亮的花帽,冬天有時戴皮帽。已婚婦女頭戴方頭巾或白布蓋頭,蓋頭外披白布大頭巾,頭巾左上端上佩帶一件首飾,并戴耳環(huán)、戒指和手鐲。哈薩克族人民熱情好客。對來拜訪和投宿的客人給以殷勤招待。 哈薩克族的喪葬習俗是先用清水沐浴尸體,再用白布纏身,然后進行土葬。 主要節(jié)日有古爾邦節(jié)和肉孜節(jié);還有“諾魯孜”節(jié),時間在舊歷正月,過節(jié)的那一天,互相祝賀,并每家都做這個節(jié)日特有的“諾魯孜粥(又稱比待粥)”。有如漢族的春節(jié)是送舊迎新的節(jié)日。每逢節(jié)日喜慶時都舉行傳統(tǒng)的刁羊、賽馬和姑娘追等游戲。哈薩克族大多信仰伊斯蘭教,有些牧民仍保留著薩滿教的殘余。
烤全羊聚餐.jpg (173.64 KB, 下載次數(shù): 5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3-8 11:02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