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汪逸凡,13歲,同齡的孩子還在上初中,他卻以594分的高考分數成為武漢大學的大一新生。
據他的父母說,汪逸凡從小就發(fā)育的比較早,六七個月就開始說話,10個月就能認字。一歲多就能看懂文言文,兩歲就看完了簡版的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和一些外國兒童文學作品。他小學只上了四五個月,初中讀了兩年,高中讀了兩年半。汪逸凡的自理能力還可以,入學當天,他一個人爬上寢室的高低床,在媽媽的指導下獨自收拾好了床鋪和書桌。
先天的智商和后天的勤奮使得汪逸凡能很快的吸收各種復雜的知識,而父母的“跳級”式教育也使得他年紀輕輕就考上理想的大學。這種“跳級”式教育,究竟是為了孩子更好的發(fā)展,還是拔苗助長呢?對此,你們認為該不該對孩子進行跳級式教育?你小時候有沒有被別人認作是“神童"的經歷嗎?如果你以后有了一個神童孩子,你會怎么教育他(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