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時間: 2014-1-20 16:46
正文摘要:本帖最后由 孑孓 于 2014-1-20 16:52 編輯 隨州白云湖下的涢水東岸有一座古塔,此塔北臨隨州古城,南與隨城山遙遙相對,塔身呈正八面體,錐形,七層,七丈五尺高,青磚條石砌成,人稱文峰塔 ... |
米思憂 發(fā)表于 2014-1-21 09:46 其實第一個傳說,有點吊詭,是不是跟趙邦壁的造反有點聯(lián)系呢? 神話和傳說都不是空穴來風,宗教和迷信里面都有社會的生活的影子。趙邦壁是不是涢水河里的那條青龍的原形,例如咸豐五年農(nóng)歷四月十五,義軍殺死了安西將軍扎拉芬,一年多的兵亂,當然是殺死官員無數(shù),趙邦壁建立“后宋”政權,不就象傳說中的自稱大王嗎…… |
本帖最后由 孑孓 于 2014-1-20 22:49 編輯 §文峰塔祈福得禍了嗎§ 有一個說法:就在楊秀才重修文峰塔26年以后,咸豐五年(1855年),大洪山趙邦壁起兵與太平天國義軍一起攻陷隨州城、德安府,以風卷殘云之勢,攪得隨州天翻地覆,以致于咸豐帝降旨,對隨州讀書人“暗踏十科”(3年一科,1856年—1886年),也就是30年之內省試、京試不得錄取隨州籍學子,以示懲戒,此后的許多年,隨州的學士就沒有出頭之日。 經(jīng)查《隨州志.卷二十二.選舉》有這樣的記載:樂正宣,同治元年壬戌科進士(1861年),任甘肅隆德縣知縣;劉炳藜,同治元年壬戌科(1862年)補行辛酉科舉人(1861年);楊斗光,同治三年甲子科舉人副榜(1864年)。 也就是在所謂的“暗踏十科”一說的第四年,隨州出了一名進士樂正宣,考中后任甘肅隆德縣知縣,同年隨州還考中了一名舉人劉炳藜、恩賜一名舉人汪長青,在所謂的“暗踏十年”的第七年,隨州又中一名舉人楊斗光。根據(jù)《隨州志》記載,沒看出來在趙邦壁大洪山起義之后,隨州的科舉出現(xiàn)明顯被封殺的情況。一些讀書人高考沒考上就歸咎于清廷實行了“暗踏”的潛規(guī)則,可別人還是一樣地中進士、中舉人。 如果說不錄取隨州士子的意思指的是不錄取“生員”(秀才)的話,那就是公開取消隨州所有學子的高考資格,這不叫“暗踏十科”,而是“明踏”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自己考不出好成績,可不要只會怪監(jiān)考官哦~ 愿文峰塔繼續(xù)庇佑隨州人文的繁盛吧! |
本帖最后由 孑孓 于 2014-1-20 20:19 編輯 §褪去光環(huán)的傳說仍然是精彩的傳說§ 文峰塔因何而建?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說是清代涢水青龍成精,姓文的紳士因而建“鎮(zhèn)妖塔”之說,實在太過不著調,純屬民間故事了。 現(xiàn)有的史料和“狀元塔”的傳說倒是相當契合。 首先,1829年重建文峰塔的時候,在原址上已有一座不知建于何時的古塔,而且正是因為有了這座名稱為“文筆塔”的護佑,隨州人才代代迭出,這說明建于古代的文筆塔在當時百姓的心目中就是一座“狀元塔”。其次,隨州這個地方倒確實出過一位狀元!這狀元就是4歲來到隨州、在隨州生活了18年然后參加京師考試,考中進士第一名的歐陽修。“狀元”這個稱號,是自隋唐設立科舉考試以后才有的,北宋的歐陽修絕對夠資格稱得上是從隨州走出來的第一位“全國高考狀元”!第三,歐陽修考中狀元,與“狀元塔”傳說的情況也十分相像。北宋天圣元年(1023),十七歲的歐陽修參加科考不中,天圣四年(1026),自隨州薦舉禮部第二次應試,又名落孫山。天圣六年(1028),他帶著《上胥學士偃啟》的文章,登門拜見在漢陽府任地方長官的胥偃,胥偃見書之后,愛慕其才,十分器重,留在門下并于同年冬天帶到汴京,天圣八年(1030),歐陽修參加庚午科禮部考試,這才被列為進士第一。 也許有人會質問,如果說隨州因為歐陽修而興建一座“狀元塔”, 卻又為何不見歐陽修的任何相關記載?這是因為,修建狀元塔的人也許是歐陽修的兒時好友李佐,也許是其他希望子弟仕學有成的地方紳士,這些人既無功名成就,自然不載于史冊。歐陽修一生四處為官,各地都留有事跡遺址作為百姓追思,卻也不是事事都勒石記錄下來了。百姓仰慕歐陽狀元的學識和文運,建塔以記盛事,也是最正常不過的。歐陽修以隨州學子身份兩試不中,正好契合了“狀元塔”傳說的曲折情節(jié)。 《隨州志》多次提到歐陽修是隨州文運昌盛的代表,說明了隨州人一直念念不忘這名隨州土地養(yǎng)育的狀元郎。歐陽修幼年時家境貧苦,以22歲的青春年華少年高中狀元,這不正是中國戲曲經(jīng)久不衰地演繹的“朝為放牛郎,暮登天子堂”的才子佳人的故事藍本么? 延續(xù)至今的“文峰塔”傳說,記載著中國文人千載以來一直縈懷的狀元情結,所以說,褪去文峰塔的傳說光環(huán)的真實歷史,仍然還是我們現(xiàn)代人眼中的精彩傳說。 |
本帖最后由 孑孓 于 2014-1-20 22:44 編輯 §歷史記載§ 相對于上面兩個傳說,史書卻有著更為明確的建塔記載。 《隨州志.卷十四.古跡》(以下所引《隨州志》都系成書于公元1869年的清同治版本):“文筆峰在州南十五里回龍寺,建始無考。道光九年(1829年),邑紳黃開東勸楊秀才捐金重修,知州呂恂有記! 《卷十五.寺觀》:“回龍寺在城南十二里回龍山,雍正元年(1725年)建!葆辍ㄗⅲ汉掀饋頌橐粋古字,筆者不認得也打不出來。)家言地為州治文風所關,故建此寺。山下有泉,味極甘冽! 公元1725年,在隨州城南12里的(望城崗)回龍山興建了回龍寺,當時在回龍寺這個地方原本有一座不知建于古代何時的“文筆峰”,所謂的這個“文筆峰”就是古“文峰塔”。此后過了104年的道光九年(1829年),隨州的楊秀才捐資在回龍寺重修文峰塔,知州呂恂為此專門寫了一篇《重建文峰塔記》。光緒十年(1884年)5月,知州主持在城南沿用文筆塔名另建一座寶塔,通稱文峰塔。 簡單地說,楊秀才1829年重修文峰塔的時候,在回龍寺里面原本矗立著一座“文筆峰”(塔),當時的知州呂恂解釋:“因為隨州這個地方有一座建于古代的文峰塔,所以唐宋元明時期隨州的忠臣孝子文人學士層出不窮,但是由于明末的兵荒馬亂,這座古代的文峰塔遭遇戰(zhàn)火傾倒了,所以本地的楊秀才慨然出資幾百兩白銀重建文峰塔,以此為隨州‘文運宏開’做出貢獻! |
本帖最后由 孑孓 于 2014-1-20 16:59 編輯 §傳說§ 一、鎮(zhèn)妖塔。 據(jù)傳在清朝末年,涢水河中有一條青龍成精,自稱這里的大王,多次殺害地方州官。一位姓文的地方紳士根據(jù)高人支招在城南的涢水東岸建一座“鎮(zhèn)妖塔”,塔內按照八卦圖設置、南北方位,各層刻畫菩薩呵護。塔建成后,隨州從此政泰民安,風調雨順,年年豐收。 文紳士死后,后人們?yōu)榧o念他,就將“鎮(zhèn)妖塔”改名 “文峰塔”。 二、狀元塔。 傳說李白路過隨州,有個狂徒輕辱了他,激怒了天上的太白金星,從此隨州人總是中不了狀元。后來,有一個文人利用天門舅舅的關系,冒充天門籍貫入京考試,中了狀元。隨州的父老為了慶祝隨州的第一個狀元,決定造一座“文峰塔”。 文峰塔剛做的時候,砌不了多高就倒塌下來。砌了幾次,塌了幾次。一天,造塔的木匠覺得無事可干,就到街上替人箍桶。他沿街高喊:“箍桶呀,箍小的有小的,箍大的有大的呀!”街頭的一個拄著拐杖的老頭問道:“箍大的,有塔那么大的嗎?”木匠一聽“箍塔”受到了啟發(fā),叫鐵匠打了幾個鐵箍,砌一層,箍一層。就這樣,一座高高的文峰塔造成了。人們都說那老人是魯班。 |
|合作伙伴|手機版|小黑屋|廣告報價|聯(lián)系我們|本站簡介|無圖瀏覽|隨州網(wǎng) ( 鄂ICP備11019817號-1 )
GMT+8, 2025-1-5 20: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