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的最后一天,孩子從家搬到了學校,于是家長的心便不再只屬于家……
送走孩子,彼此留下了一個背影。回到家中,孩子用的書還放在床頭,書桌上的臺燈也不會在夜里亮起來了,漸漸落了一層灰塵。
突然間,年紀輕輕的家長就成了空巢“老人”,下班之才發(fā)現(xiàn)往日有規(guī)侓的飯菜也簡單了些,端起飯碗,嘮叨的卻是孩子現(xiàn)在吃的是什么,有飯菜吃有沒有湯喝。
孩子在哪一個學校,家長的心就在哪個學校,就連新聞聯(lián)播后的天氣預報,原來只是留意自己陽臺的衣服,而如今又多了一個地方,關心那兒的陰晴冷暖。
旁觀者也許不明白,家長為什么會執(zhí)著地愛著一個曾經(jīng)陌生的學校,為什么白天黑夜惦記著那個陌生的地方,不是因為那里物華天寶,也不是因為那里人杰地靈。
因為一個人,才愛上一所學校。
校里有孩子,校外面有父母。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于是就拼命地加群,沒事的時候都是母親在里面撩話,父親偶爾搭話。天熱了怕曬,天冷了怕凍著,在家對著人嘮叨,生活在東西南北的家長愛對著群嘮叨。
軍訓期間,家長最喜歡看發(fā)的一些軍訓照片,雖然孩子一眼望去幾乎分不清楚,曬得一樣的膚色,但是家長依然喜歡一遍遍在發(fā)出來的照片中慢慢查找,直找得眼花脖子疼。
如果有附近家長去探望,群里照片就會多了起來,像一片雪花,像一幅風景,像一縷陽光,不同場景,不同姿態(tài),家長們會看著討論著,欣欣然滿面春風,看到照片比看到人還要心花怒放。接著就加入班級群,F(xiàn)在真正的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學生有學生的群,與之匹配的是家長群。班級不同,于是慢慢地有人建立各班家長群,家長就自然而然地加入了。加群的家長也沒有了自己的姓名,都自覺地改成張三爸爸或者李四媽媽,在這樣的群里,大家沒有尊卑貴賤,也沒有富有寒酸,大家只有一個稱謂——孩子的家長。
群里有潛水的,也有偶爾冒泡的,最惹人喜愛的還是那些話癆,多半是孩子的媽媽,人數(shù)不多,三四個,她們總是能從各種途徑獲得孩子的各種信息,然后在群里熱烈地交流,透過手機屏幕,都能看見她們眉飛色舞興趣盎然的模樣。
孩子要參加什么活動,都在她們的掌控之中,即使上傳的照片沒有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班級的照片,甚至學校的新聞,乃至那個學校的一些消息,兒行千里母擔憂,空巢之下的中年人更是牽掛著不在身邊的孩子,隨時都想知他冷暖,懂他悲喜。這也是半輩子之后,又突然愛上另外一所陌生學校的原因吧。
孩子在的地方,就是每一位家長日夜牽掛的地方,不管是天涯還是海角。不論那個學校在哪個角落,只要是孩子在那,那個學校在家長的心中就是優(yōu)秀的,就是一座中心城市;不管那個學校是不是重點,只要孩子在那,那個學校就是重點。在家長的心里,其他的學校就會顯得黯然失色,因為家長的心已被那所學校所占據(jù)。
西風落葉,秋意正濃;心有所屬,無問西東。
祝愿孩子們越走越遠越來越優(yōu)秀,所有家長們快樂健康!
|